夏天人们穿着清凉皮肤裸露在外,户外活动增多,一不小心就会被蜱虫给「盯上」。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直接危害,一般症状均较轻微。但是在传播疾病方面蜱虫的威力不可小觑,因为它是一种很重要的病媒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而使人患病。
目前已知的蜱虫可以传播的疾病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目前我省主要流行的蜱传疾病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
发热伴的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此外还有疲劳乏力、厌食、恶心 等。最常见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降低。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安徽省情况:我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时间总体呈明显季节性趋势,每年3月下旬或4月初出现病例,4月发病数逐渐增多, 4-6月达到高峰,后呈下降趋势,但 9-10月出现小高峰,11月后快速下降,12月至次年2月进入疫情低发时期。我省每年的报告病例均分布在低海拔地区和丘陵等植被丰富气候湿润的农村地区,80%以上的病例集中于六安安庆滁州合肥马鞍山这五个市。现正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季节,高发地区的居民户外作业时该如何防护呢?
1、首先应避免在蜱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2. 做好个人防护,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3. 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4.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5. 户外活动后应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
户外作业时,被蜱虫叮咬后,该如何处理?
1. 被蜱叮咬后也不用特别惊慌,可以自己尽快用尖头镊子,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往上拔,不要扭转或猛拉,不然蜱的头部就留在身体上了。
2. 并不是每个蜱虫都带毒,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才会发病,如果被蜱虫叮咬后2周内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你的活动史或叮咬史。